2017/12/07

心存善念救地球-情緒可以改變外在世界嗎?!


案情


2016年底韓國電視台tvN開播的火紅韓劇《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其中主角鬼怪的心情可以左右天氣的變化,這項特殊能力不僅迷惑許多粉絲的心,也成了該劇的一大賣點。你我都可能曾幻想過擁有某種超能力,可以去改變某些事情,例如消滅全世界壞蛋之類的夢想…。某天,解剖員刷臉書時看見友人轉載一篇名為〈外媒:科學家不敢相信! 人類情緒真的可以塑造物質世界〉的新聞,讓解剖員震驚的是,轉載這篇新聞的還是學界中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只見教授用充滿愛與希望的口吻轉貼了這篇新聞,留言者也紛紛感謝教授分享了這篇文章,大讚愛能改變世界!這篇新聞是這樣說的:
三個由不同科學團隊所做出的研究,證實了一件非凡的事情。人類的情緒實實在在地形塑了我們所處的世界;不只是我們對於世界的覺知或觀感,而是真切的現實。……如果我們的情緒影響著DNA,DNA影響著光子,光子形塑著我們的世界;那麼,我們的喜怒哀樂,便有改變物質世界的能力。還不只如此,我們與自身DNA的連結,已經超越了時空的維度。我們的選擇的情緒會顯化真實。

乍看之下,不僅有科學實驗及科學團隊的加持,推論看起來好像也合理:A影響B、B影響C,所以A可以影響C,但事情有這麼單純嗎?我們的喜怒哀樂真的可以影響外在世界?畢竟透過情緒來影響物質世界,這可是一項重大的科學發現,雖然「心存善念救地球」是一件絕妙的好事,但這樣實在是顛覆了太多科學的常理,讓解剖員實在好奇這三個關鍵實驗究竟是如何確證這件不得了的事,而媒體又是如何獲得這些奇特的訊息。

解剖


一、情緒能改變DNA嗎?


眾所周知的DNA,中文名稱是「去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是一個雙螺旋結構的分子組織,它儲存遺傳密碼並扮演引導生物發育與生命運作的重要角色。但是令人驚訝的是,這篇報導卻反而指出人類的情緒可以反過來控制DNA?新聞的第二段指出:

受試者的DNA被單獨存放在一個密封的容器中。在另一個房間中,DNA的主人會接受情緒刺激,而神奇的是,那個被隔離的DNA竟然會受到影響。當受試者受到負面情緒衝擊時,抽取出來的DNA便會緊縮起來;反之,當受試者產生正面情緒時,DNA的螺旋便會放鬆。

這個說明著實讓解剖員驚訝不已,因為目前科學界觀測DNA結構的方式主要包括「全基因體3D結構分析」以及「晶片染色體結構捕捉」等方法,DNA螺旋構造的緊縮(折疊)或放鬆是對應到不同階段細胞週期的染色體形式,最重要的前提是必須在活體細胞(in vivo)的狀態下才能觀測得到。新聞中提到將受試者DNA放在密封容器中,並沒有特別說明是活體或非活體,所以如果是以非活體(in vitro)的方式實驗,就根本沒辦法觀測到DNA構造的改變情況。

再退一萬步想,即便該實驗是以活體影像呈現DNA動態結構的變化,在技術上依舊很難判斷DNA結構的改變究竟是基於什麼樣的原因,例如採樣到不同種類的細胞、不同細胞週期的DNA,甚至是溫度的因素也可能導致DNA結構的改變,畢竟影響DNA結構的因素相當複雜,受到主人「情緒波動」影響的可能性,只能說是微乎其微,在實驗操作上根本無法被明確定位出來。而且這篇新聞報導完全忽略重要的實驗步驟,例如如何考量、如何設計各類對照組等訊息,可信度堪憂。

接著,新聞提到的第二個實驗也是要證明人類的情緒會影響DNA的變化,新聞第三、第四段提到:

DNA所呈現的高低,與受試者的情緒峰谷完全一致,即時反應……科學家想要更進一步了解,要使受試者與其DNA相隔多遠的距離,這種效應才會消失。於是,在他們把受試者與其DNA放到相距50英尺的兩個地方後,他們就決定停止這項試驗,因為就算距離這麼遙遠,他們還是得到了相同的結果。……所以我們得到了一個結論,個體與其DNA可以相互交流,超越時空的限制。

這個實驗依舊忽略了重要的實驗過程,並全部使用肯定與毫不保留的語氣。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黃貞祥教授瀏覽相關文獻後也指出,在情緒改變DNA的這個實驗中,很令人懷疑的是究竟如何定義實驗裡的DNA?是同卵雙胞胎?或是自己體內癌細胞?抑或者是母親體內胎兒的DNA呢?人體完整基因體是有3.6 Gb(gigabase)這麼多,實驗拿的DNA又是哪些片段?是用什麼方法萃取?DNA需要有多純、多完整?顯然在短短的新聞報告中完全省略了這些重要與關鍵的實驗過程,無從判斷實驗合理性與否,更別說情緒跟DNA之間的關聯性,因此該實驗貿然宣稱「DNA與受採樣者情緒波動具有同步性」的結論,實在非常可疑。

最後,在新聞的這一段結尾中還提及:「科學家下了一個結論:『人類情緒所產生的影響,甚至可以推翻傳統的物理定律。』」,這樣的宣稱最好是有相對應的數據及佐證為宜,否則只會淪為一種吶喊式的激情。

二、DNA會影響外在世界嗎?


關於這篇新聞報導,除了前述情緒與DNA的疑點之外,接著來檢視DNA與外在世界的問題,新聞的第三個實驗提到:

科學家觀測了DNA可以在我們的物質世界中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人類的DNA被放到同樣的真空管裡。驚人的結果發生了,那些光子不再隨機漂浮,它們精確地隨著DNA的幾何結構移動。執行這項實驗的科學家:「現在,我們必須承認,可能有某個未知的能量場存在。」他們也做出了結論:人類的DNA實實在在地影響了光子的行為,而光子則是組成現實世界的基礎!

新聞推論的方向是:情緒會影響DNA,而DNA會影響光子排列,光子等於外在世界,因此,情緒會影響外在世界。報導中認為光子是組成現實世界的基礎,所以就可以直接推演成等於現實世界,這個邏輯其實是很值得商榷的。原因之一是,如果以近代物理學的發展來看,「標準模型」應該是一套廣被接受的理論論述,在標準模型中,「光子」所扮演的角色僅是電磁力的媒介粒子,也就是說在大自然萬物中,除了電磁力之外,還有強作用力、弱作用力以及重力,而這些作用力都有各自對應的基本粒子,包括各類型的夸克、輕子及玻色子等,光子僅是構築這個物質世界裡面的眾多基本粒子之一。在這種狀況之下宣稱「光子是組成現實世界的基礎」,不免過於誇大。

此外,光子的量測亦是另一個重大的學問,從報導中的描述來看,如果肉眼能看見的,應該只是某些可見光的偏射效果,距離深度的基本粒子探測還有一大段天文距離,畢竟基本粒子的探測可不是一般簡便的實驗設備就可以完成。再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黃貞祥教授也表示,DNA作為穩定的遺傳物質,就算有一些有趣的量子力學現象其實也不足為奇,倒是RNA也是重要的遺傳物質,那RNA是否也應該同樣地被考慮進來呢?只可惜,這些疑點都沒有在報導中進行足夠清楚的說明,可信度極為有限。

三、去脈絡報導又如何?!


基於前述的疑惑,解剖員繼續追查來源時又進一步發現,原來這篇新聞全數引自一本以人類心靈為訴求的書籍內容,書名為《無量之網:一個讓你看見奇蹟,超越極限,心想事成的神祕境地》。全書分成三大部份:第一是講述能量網的發現與概念;第二是連結能量網與真實世界;第三則是解讀能量網的訊息與影響,例如如何影響人類、我們又該如何做出回應等等。若繼續追查本書作者的相關事蹟會發現,作者具有科學相關背景,後來轉換跑道為心靈大師,致力於將科學與心靈關懷加以融合的立論。

這篇新聞的內容即擷取自這本書的第二章,雖然都提到三個實驗,但羅列的順序與內容卻不盡相同,新聞可能礙於篇幅,嚴重簡化了相關資料。該書指出:

1993年到2000年間的一連串實驗,證實宇宙間存在著一個基礎能量場。我選擇了其中三個實驗,因為它們清楚描述能重新定義我們心中所謂真實相狀的研究……雖然實驗本身非常精彩,但我真正感興趣的是它背後的思想。譬如科學家設計實驗想暸解人類DNA與物質之間的關係時,可以肯定某個重要思維轉變即將發生。

解剖員拜讀整體的章節內容,發現作者其實對於相關的立論都具體地指出他所引述的資料來源,在整體的篇幅及論述細緻度上都比新聞報導要詳盡許多,包括前述所探討的問題,有部分也可以在書中的註釋獲得解答。只是幾個比較關鍵的質疑,解剖員認為書中還是沒有辦法清楚釋疑,尤其是對於三個實驗明顯的選擇性援用,以及對於原始實驗結果的擴大解釋,這些都是很值得懷疑的地方。只是礙於篇幅無法在此詳加探討,如果要針對本書作者的認真程度予以反駁,解剖員可能也需要出另一本書來一一回應才可以,這部分就當作是留給有興趣及毅力之讀者的家庭作業吧。

不過重點是,看過這篇報導的人鐵定要多於看過這本書的人,而看過這本書的人又應該遠遠超過會對於書中註釋一一進行檢驗的人。以一篇新聞報導的責任來說,隨意抓取一本書的章節,去脈絡化地捨頭捨尾,不僅斷章取義,甚至嚴重誤導閱聽人。這樣的訊息如果再經由心中有愛卻不明就裡的重要人士轉傳,恐怕會造成更大的誤解。雖然在這樣的內容表達中,不外是想強化大家心中的善念,讓這個社會更加溫馨,但是一個不以事實為基礎所構築的溫馨社會,誰又能擔保這種溫馨不會淪為一種情緒勒索呢?

解剖總結


這則新聞所提到的三個實驗均嚴重省略了關鍵實驗過程,以致誤導閱聽人的認知,加上新聞的資料僅取自一本書的部份內容,沒有脈絡可循,報導又使用極度肯定的口吻強力地連結情緒能改變外在世界的觀點,說服力有限。依據前述的解剖,本解剖室給予這則報導以下評價(14顆骷髏頭):
















(策劃/寫作:楊仕音、賴雁蓉、黃俊儒)